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以下是一封原文照登的家长来信,揭秘北京“幼升小”教育歧视潜规则。作者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在出版机构工作的女士。在北京等不少大城市,教育资源的紧缺已经演变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学校和地方政府纷纷以户籍,房产等名目设限,教育公平的口号之下,歧视政策伤害依旧。截至来信发表时,北京不少外地户籍孩子仍然无学可上。(图为长沙市家长为孩子“幼升小”彻夜冒雨排队)

  普通的歧视之恶

  “回你们老家上去呀!”

  北京,一个月前当我带着孩子坐在某小学招生老师面前,她给了我这么一句。同样的话在网络上真不少见,更狠的也有,比如“外地逼滚回去”,但远不如一名你将要把最心爱的孩子托付给他的老师面无表情地这么对付你一句来得刺痛。

  ——在这里,我不想指责学校或老师,还有网上那些造口业的网众,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为某个孩子能否上学担负责任。让每个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应保障的,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所在。

  “老家”,一般是指出生地,故乡,父母之邦,祖居之地,故里、家乡、家园、桑梓,栽满桑树和梓树的地方。我爱我的乡下老家。但,老家不是囚牢,对吧?

  除非在这个国度里,出生之地被法定为牢狱,所有出生者注定是失去自由的囚犯。

  否则,请问你是凭了什么在责问我、要我回去的呢?

  义务教育不是你们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在国家义务教育法“引咎辞职”的约束之下,也不敢说这样的话,你们为什么要跑到它前面来行恶呢?有人说,外地人来抢资源,争特权。我都不知道同样作为屁民你们有什么资源,有什么特权?你想选个看上的学校,不是也像个阶下囚一样,为了孩子到处求人受尽折辱吗?折辱另一群人,会让你觉得好过一点吗?

  无处可避的暗规则

  我的孩子已经有学上了。找中间人,一个电话就定了学校,交钱,顺利拿到入学通知书。

  自一年前就开始准备传说中的“借读五证”,实际上是暂住证、租房合同、居委会开的居住证明、工作证明、户口簿、身份证、户籍地无人监护六种,然后办下来流动人口子女借读批准书到学校登记报名,学校再次审核材料,还查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因全家户口没在一起),另要求居住五年的证明材料,包括居住五年的租房合同和房租发票,十二种,每种里面好几个,都不知道最后是多少证。回想期间种种折磨,无数煎熬,瞬间荒唐得不像真实发生过。

  暂住证,折腾了房东跟着跑,拿着办暂住证要求的证明材料去派出所,人说先去居委会开张流动人口登记表,然后才给办。居委会张口否认需要填表给派出所,因有房东跟着,互有证言,才没算我说谎,给了一张表,填好盖章,再次去派出所。嗯,两个地方,来去四趟,一个下午,已经算是挺顺利的了。

  4月15日开始网上信息采集的当天,一大早我就填报了信息拿到登记号,接着赶快去办无人监护证明。户籍地居委会电话中说了可以开,去办了又不给开,理由是他们不能证明没有人监护,也没有义务给北京教委出证明。找原单位领导,通过中间人办成了。

  拿到无人监护证明,带着所有材料去街道办事处,告诉我说应该还要去居住地居委会开居住证明。于是拿着所有材料又到居住地居委会,所有材料审核一遍,告诉我无人监护证明上盖户籍地居委会的章不行,级别不够,需要盖街道办事处的章。因这份材料不过关,不能开居住证明。于是又差遣了在户籍地的远亲舅舅、七十多岁的老人帮忙去补办,结果劈头盖脸地挨说,并且还是不给办。只好再次麻烦原单位领导,通过中间人办成了。

  材料合格了到居委会办居住证明,赶上居委会搬家,等了一星期,跑了三四趟,材料都齐办好了证明,锁进抽屉叫我先去录入一份流动人口信息才可以交到我手里;而那个负责录入的工作人员,我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等到,等不及只好第二天再跑一趟。

  接下来终于拿到了街道办事处开的流动人口子女借读批准书。

  你以为五证齐了,就可以上学了?

  6月5日,早上8:00到下午3:30,居住片区学校审核非京籍材料,过时不收。学校的第三遍审核更加严格,前文所说的孩子的出生证明、结婚证、居住五年的租房合同和房租发票,都不是提前明文告知的;审核材料并且过时不收的通知,也只是6月4日贴在学校门口的一张A4纸,学校网站没有任何消息。如果不是住学校附近的学龄家长打电话告诉我,这一天我可能就错过去了。

  审核材料时学校告诉我不一定收,焦虑不安,但我想,教委要求的证件都是齐全的,反正最后一定会有学校可上的。到了6月16日,上午接到居住片区学校A校来电,告诉我学校没有那么多名额,已上报教委调剂到了附近非居住片区的B校,让我到B校去登记报名。

  我开怀,满以为可以上学了,按要求拿着所有证件材料带上孩子到B校去,顺利见到了招生主任。她看了所有材料,还开玩笑说,这么多证明,一辈子的证明都带来了哈。我也笑。接下来她却说B校也不一定会接收,叫我赶快去找别的学校。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坏了,因为这句话意味着孩子没有学校可上。我试图告诉她这是教委调剂的结果,如果不接收就没有其他学校可去,孩子就没学上了。她给了我这篇小文开头的话。至于为什么,可以告诉我的不接收理由是:你们不在我们片区。我从她的眼睛里知道这不是真正的理由,并且她也知道我知道她说的不是真正的理由。事情就是这样。

  我从这里感受到的切肤之痛,这个社会里每个时刻都有人在感受。房子被扒,财产被掳,病不得医,老无可养,我们习惯了逆来顺受,直到灾祸来到面前,各扛各的灾。

  无学可上的孩子

  今天,7月15日,仍然有很多没有本地户籍的学龄孩子无学可上。

  我听说7月8日的时候 ,有一批家长去教委和区政府信访,反映情况,要求解决问题,最后却被警车带走(http://dugw70.blog.163.com/blog/static/16500979201361025553567/ )。【警察说那我们应该合法反应(映)诉求,甚至他们可以帮忙反应(映),我问他:“您能告诉我平民百姓如何反应(映)诉求吗?我们就是为了孩子上学的事情,学校不收,到教委反应(映)情况没人接待,到政府反应(映)情况被你们抓了,到法院起诉法院不立案,请问谁管我们孩子上学的事?”队长说这与案件无关……】

  很抱歉,我不够勇敢,不能和你们一起站出来打起“拒绝歧视,拒绝潜规则”的横幅。除了把自己的经历发出来,为这个被有些人视为谣言的困境作证,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

话题:



0

推荐

任波

任波

14篇文章 9年前更新

《财新周刊》助理主编、财新网副总编辑(兼)。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文章